
第十一冊第五單元《圓的認識》說課稿
4頁第十一冊第五單元《圓的認識》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數(shù)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圓》的第一節(jié)內容《圓的認識》,主要內容有:用圓規(guī)畫圓、了解圓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征等 2、教材簡析: 圓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學生已經(jīng)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并通過觀察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再指導學生獨立完成畫圓的操作過程,掌握圓的畫法經(jīng)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征 3、教學目標: ?。?)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3)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想等數(shù)學活動過程認識圓,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 ?。?)、教學難點:會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直徑;理解并掌握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學情分析: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空間觀念比較薄弱,動手操作能力比較低;對于鄉(xiāng)鎮(zhèn)學生,家庭輔導能力較低,學生接受能力較差;學生的學習水平差距較大,小組合作意識不強,鑒于以前學習長、正方形等是直線平面圖形,而圓是曲線平面圖形,估計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會存在一些困難。
二、說教法學法: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先前經(jīng)驗,激發(fā)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經(jīng)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知識在動手中引導學生認識圓,理解圓的特征,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了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比一比等動手實踐活動,啟發(fā)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加討論,用心去辨析同學們的答案 教學中理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淡化教師的主觀影響,讓學生自己在實踐中產(chǎn)生問題意識,自己探究、嘗試,修正錯誤,總結規(guī)律,從而主動獲取知識 本節(jié)課我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主要運用操作、探究、討論、發(fā)現(xiàn)等教學方法學生的學法與教法相對應,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將演示、觀察、操作、思維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對圓有一個形象的感知同時作用于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創(chuàng)新意識 三、說教學過程: ?。ㄒ唬┣榫皩搿 ≌勗拰耄f說生活中在哪兒見過圓?(圓形鐘面、硬幣、光碟、圓形桌面車輪、…)見過平靜的水面嗎?如果我們從上面往下丟進一顆小石子(配上石子入水的聲音,并播放水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出示大自然中的各種景象,讓學生從中找一找圓,感受圓在大自然中的重要性,再利用身邊的物體或工具,自己動手畫一個圓。
?。ǘ﹦邮謱嵺`,發(fā)現(xiàn)新知 (1)找圓心、認識半徑、直徑 首先讓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圓形紙對折后打開,用筆和直尺把折痕畫出來,并在圓形紙的其他位置上重復上面的折紙活動二、三次操作后,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通過自學課本讓學生自己去了解它們的名稱和特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我這樣設計意在于讓生從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知道折痕的交點叫圓心,連接圓心和圓上的線段叫半徑,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 ?。?)研究圓的直徑半徑的特征以及相互關系 我想讓學生畫幾條直徑和半徑,并讓學生量一量,比一比,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先在組內交流再大組匯報,學生匯報時讓學生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直徑都相等任何直徑都是半徑的2倍呢能舉例說明嗎我出示兩張大小完全不同的圓形紙片,問:“這兩個圓的半徑相等嗎?”學生恍然大悟,必須加上“在同一個圓內”這個前提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了圓的特征,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接著讓學生用字母表示出同一個圓內直徑與半徑的關系我這樣設計意在于讓生學生通過動手、測量、觀察、比較等活動,讓學生知道在同圓或等圓中,所有的直徑都相等,所有的半徑都相等,直徑是半徑的2倍 ?。?)學習畫圓方法 在教學畫圓的過程中,我同樣會放手讓同學們大膽的動腦,動手探索不同的畫圓方法。
學生可能會想到借助圓形物體畫圓,用繞線釘子畫圓,還有用圓規(guī)畫圓等等最后我會讓學生自學畫圓的方法,通過學生的匯報,我引導他們歸納出畫圓的一般步驟: 第一、定點(也就是定圓心的位置), 第二、定長(也就是定半徑的長度), 第三、旋轉畫圓讓學生嘗試畫圓,碰到困難時,教師才給予適度指導如:圓規(guī)的正確握法等畫任意圓是不難的,較難的是給定直徑長度畫圓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學生畫圓時,由不熟練到熟練,由畫任意圓到按給定半徑長度畫圓,再到給定直徑長度畫圓,循序而漸進再次借助多媒體演示,感知圓的形成,結合實際操作,關鍵讓學生體會圓規(guī)兩腳的距離即半徑,體會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jīng)Q定圓的大小,有利于加深對圓的特征的認識 圓的畫法是本課時又一個教學難點,我采用操作法與嘗試法相結合,力求花最少的時間獲得最佳效果,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嘗試精神 ?。ㄈ╈柟叹毩暋 ⊥ㄟ^判斷題、選擇題、看圖回答問題來進一步考察學生對于圓各部分名稱、半徑與直徑長度關系的掌握情況再抽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點,加深印象 ?。ㄋ模└惺軘?shù)學應用與生活,增強學習興趣 提出問題車輪為什么會是圓的?讓學生知道把車輪做成圓形,車輪上各點到車輪中心(圓心)的距離都等于車輪的半徑,當車輪在平面上滾動時,車輪中心與平面的'距離保持不變,因此,當車輛在平坦的路上行駛時,坐車的人會感覺到非常平穩(wěn),這也是車輪都做成圓形的數(shù)學道理.通過這樣的延伸,使學生初步感受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又服務于現(xiàn)實生活,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學習和應用數(shù)學的信心。
?。ㄎ澹┎贾米鳂I(y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通過欣賞生活中的圓,感受圓的美與神奇,明白生活中因為有了圓而變得格外多姿多彩布置課后作業(yè),利用圓規(guī)和直尺創(chuàng)作一幅美麗的作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創(chuàng)新意識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將圓的三個部分與圓各部分之間關系用簡易的文字概括出來,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本脈絡,體現(xiàn)教學過程與教學目標的統(tǒng)一 五、教學反思: 1、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數(shù)學就在身邊我事先也準備一些圖片讓同學們了解在自然現(xiàn)象、建筑物等都能找到圓的足跡,讓學生知道圓在生活中很多很多,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課前我給學生布置了兩個任務:一是剪一圓形紙片,二是尋找生活中的圓通過這兩個任務使學生對圓有了初步的感知,為學生進一步認識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3、重視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我在引導學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征,以及教學圓的的畫法時,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了動手實踐活動,啟發(fā)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加討論 4、不足之處 ?。?)時間把握的不太準 (2)自主探索環(huán)節(jié)效果不太明顯 ?。?)學生預習不到位,今后需要加強預習的指導。
以上,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