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媒體的理論與實踐》練習題庫.doc
6頁華中師范大學網絡教育學院《教學媒體的理論與實踐》練習測試題庫一、填空題1. 一個基本的傳播過程,是由以下要素構成的()()()()()()2. 傳播者,又稱信源,指的是()3. 受傳者,又稱信宿,即()4. 傳播的模式有()()()()5.麥克盧漢媒介學說的主要內容()()()6.()()是媒介分析的核心問題7.()稱之為教育傳播媒體 8. 在一般的教學理論研究中,將()()()三者作為教學系統(tǒng)的構成要素9()稱之為教育傳播媒體,它成為連接傳者與受者之間的中介物10.()就稱該媒體為教學媒體或學習媒體11. 教學中經常使用的學習媒體有()()()()()()等12. 學習媒體的特性有:()()()()()() 13. 虛擬現實(VR)是()14. 流媒體數據流的最大特點是()15.()()()()是學習媒體的四次重大飛躍16、接媒體的表達手段分類 ?,可將學習媒體分為()()()三類 17、按媒體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分類 ,可將媒體分為()()()()四類 18. 按歷史發(fā)展可將學習媒體分為()()19、傳統(tǒng)學習媒體如()()等20. 超文本(Hypertext)是()21. 媒體發(fā)展大致歸結為3個階段()()()。
22.語言媒體的主要功能()()()23. 所謂教學,就是()24.()()()()四個因素互動的結果,影響著教師的課堂口授25. 語義應該具有的特性是()()()()()()()26. 非言語符號具有三大特點( )( ( )27. 非語言符號有()()()等功能28. 在行為主義者看來,環(huán)境和條件,如,()()是學習的兩個重要的因素,學習等同于行為的結果29.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形成是以美國心理學家奈塞爾(U. Neisser)1967年發(fā)表的()為標志30.圖式是認知結構的(),或者說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基礎因此,圖式的形成和變化是認知發(fā)展的實質31. 人本主義理論是根植于( )其的基礎之上的32. 初期視覺教學理論的核心部分包括如下三個方面()()()33..皮亞杰認為支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因素有()()()和()四個方面的因素34.皮亞杰按兒童發(fā)展的水平,把兒童心理的發(fā)展劃分為()、()、()和()四個階段 35.小學生的智能由具體形象到抽象邏輯過渡的“關鍵年齡”,一般認為出現在(),若教育條件造當,也可提前到()36.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兒童思維具有的主要特征有()、()、()、()和()。
37.在情感方面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有不同的特征,初中學生自我意識(),()、()是情感發(fā)展的主要方面38.雖然態(tài)度難以衡量,但我們還是可以利用()、()、()和()等多種方法對態(tài)度的測量39.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態(tài)度和其他情感因素,對()的選擇、()的應用和()都有重要影響40.學習風格是學習者持續(xù)一貫的()的學習方式,是()和()的總和41.學習風格源于學生的個性特點,是學生個性在學習活動中的()、()教學只能是學生學習風格形成和完善的(),卻難改變它的() 42.形式運算階段又稱()階段這一階段的兒童不受()的束縛,可以通過()來解答問題,或從前提出發(fā),得出結論,其思維發(fā)展的水平已接近()的水平43.布盧姆把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分為()和()理智技能兩大方面,后者又劃分了()、()、()、()、和()五類, 44.克拉斯伍等依照價值內化程度,將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由低到高劃分成()、()、()、()、和()五級:45.辛普森等將動作技能領域的教學目標劃分為七級,它們分別是()、()、()、46.格朗倫指出,在編寫教學目標時應首先明確陳述如()、()、()、()等內在的心理變化,然后再列舉反映這些內部變化的()。
47.描述行為及其結果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個動賓結構的短語,其中表述行為的動詞說明(),賓語則用來說明()48.教學目標陳述的是()的結果,包括()、()和()三個領域 49.教學目標陳述應力求()、(),可以()和(),盡量避免用()和()的語言陳述目標 50.教學目標制訂應該有一定的依據,例如()、()、()和()等 51.教學目標應陳述通過一定的教學活動后,學生()的變化,而不應陳述()的行為 52.教學目標應盡可能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而不僅僅是()53.我國使用的認知類教學目標分為5級,它們分別是:()、()、()、()、和()54.布盧姆等把教學目標分為三個領域()()() 55.認知領域的目標是指知識的結果,布盧姆把他分為()()()()()()56. 布盧姆的()和加涅的()都是指導學習目標設計的很有實用價值的學說57.教學中使用的媒體通常有兩種含義()() 58.加涅在《學習的條件》一書中,對學習結果進行了分類即()()()()() 59、智力技能與言語信息不同,言語信息與()有關,而智力技能則與()有關 60.教學媒體選擇的心理學依據有()()()()形成二、判斷題1、在社會傳播中,傳播者既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群體或組織。
2、傳播過程的直線模式與傳播過程的循環(huán)和互動模式沒有區(qū)別3、香農-韋弗模式屬于播過程的循環(huán)和互動模式4、奧斯古德與施拉姆的循環(huán)模式屬于傳播過程的直線模式5、“熱媒介與冷媒介”的觀點一定是錯誤的6、電子傳播網絡的雙向性使每個人既是傳播者又是受傳者7、新的傳播技術必將會把人類帶入一個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國8、學習媒體溝通了學與教,在其間起橋梁和紐帶作用9、多媒體就是多種媒體簡單的加在一起10、中國人發(fā)明了雕版印刷術11、15世紀產生了班級授課制,各種類型的學校相繼開辦,引起了教育的又一次重大變革12、1844年,塞繆爾.莫爾斯發(fā)明了電報13、1885年12月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第一次公映電影14、電視時代始于1936年的英國和美國15、英國于1971年建立了英國開放大學,它被認為是英國高等教育的一次成功的嘗試16、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出現于1844年17、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出現于德國18、古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和智者派,就是因為采用問答法和辯駁術傳授知識而被譽為“當代教育技術的真正鼻祖”的19、美國心理學家梅拉比曾經得出過這樣一個研究結論:人際傳播中的信息總效果=7%的語詞+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
20、言語傳播也很有局限性聲音信號既不能遠傳,又不能保留21、教師的言語符號具有卓越的教學功能22、適當的非言語動作可以適當調節(jié)人的心里狀態(tài)23、實驗心理學的研究已經證明,在學習過程中,視、聽(覺)并用,協(xié)同發(fā)揮圖像信息和語詞信息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優(yōu)越性24、教育與文化存在著密切的關系:教育具有選擇、傳遞、創(chuàng)造和更新文化的功能;文化則向教育提供目的、內容、手段和途徑25、言語符號的表示完全獨特的26、言語符號和形象符號完全同樣效果27、圖像色彩鮮艷固然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美感28、色彩的和諧和匹配更有利于形成知覺,增強對知識的記憶,并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29、使用多種傳播手段肯定不使用一種的教學效果好30、認知理論最適合于教學和學習31、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被動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動地建構意義32、人本主義是對建構主義的發(fā)展33、建構主義是唯物主義的觀點34、水平線給人一種穩(wěn)定和安寧的感覺35.學習對象分析主要是分析其認知特點36.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習者認知特點差別很大37.同一年齡段的學習者的學習風格是一樣的38.數碼攝像機是非線性的39.教學媒體應用要符合不同年齡段的學習者的認知風格。
40.個別化教學一定優(yōu)于集體授課的教學三、簡答題1. 請解釋麥克盧漢的“媒介即訊息”、“媒介:人的延伸”和“熱媒介與冷媒介”三個主要的觀點2、支架式教學的含義及構成3、簡述歸類分析法的優(yōu)缺點4、簡述圖解分析法的適用范圍5、簡述信息加工分析與圖解分析法的異同6、簡述加涅與梅里爾關于認知學習結果的論述7、簡述動作技能與智力技能的區(qū)別和聯系8、動作技能學習內容分析時資料收集的內容有哪些9、簡述根據動作主體和動作對象的不同狀態(tài)進行動作技能的分類10、簡述皮亞杰關于學習者心理發(fā)展的年齡特征11、簡述成人學習者的特點12、簡述辛普森關于動作技能學習的分類13、簡述克拉斯伍關于情感學習的分類 14、簡述加涅的五成分式目標編寫要點 15、簡述布盧姆的掌握學習教學模式16、幻燈投影教材有什么特點和教學功能?在教學中他們有哪些使用方法? 17、非線性編輯系統(tǒng)有什么特點? 18、電視教材的制作大體上要經歷哪幾個階段? 19、電視教材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和教學功能? 20、微格教學系統(tǒng)由哪幾部分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