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泉縣自然概況.doc
12頁突泉縣自然概況突泉縣地處興安盟中南部位于北緯45°11’25”~46°05’12”,東經120°48’45”~122°10’20”之間北部、西北部與科爾沁右翼前旗交界,南部、西南部與科爾沁右翼中旗接壤,東部與吉林省洮南市毗鄰總面積4800平方公里2005年末總人口30.72萬人,其中:漢族人口22.48萬人,蒙古族人口5.41萬人,其他滿、朝、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藏、錫伯、苗、維、土家、彝等十幾個少數(shù)民族人口2.64萬人;城鎮(zhèn)人口6.40萬人,鄉(xiāng)村人口24.32萬人;人口密度63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6.75畝縣人民政府駐突泉鎮(zhèn),郵編:137500代碼:152224區(qū)號:0482拼音:Tuquan Xian 【行政區(qū)劃】突泉縣轄6鎮(zhèn)6鄉(xiāng):突泉鎮(zhèn)、六戶鎮(zhèn)、杜爾基鎮(zhèn)、水泉鎮(zhèn)、寶石鎮(zhèn)、永安鎮(zhèn)、太東鄉(xiāng)、太平鄉(xiāng)、溪柳鄉(xiāng)、九龍鄉(xiāng)、學田鄉(xiāng)、太和鄉(xiāng);國營農場轄188個行政村,464個自然屯歷史沿革】因境內突泉得名 清初,突泉一帶屬蒙古科爾沁部領地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年),于醴泉鎮(zhèn)設置醴泉縣,隸屬奉天行省洮南府1914年1月,因與陜西省醴泉縣重名,更名為突泉縣,縣址改稱突泉鎮(zhèn)同年6月,隸屬奉天省洮昌道。
1929年2月,廢止道制,改由遼寧?。ǚ钐焓「姆Q)直轄 東北淪陷后,初隸奉天省,1934年12月劃歸龍江省管轄1937年3月,又改稱醴泉縣1943年10月,劃歸興安總省管轄 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恢復突泉縣名稱,劃歸嫩江省管轄1946年3月,劃歸嫩南行政區(qū);5月,復歸嫩江省;6月,改隸遼吉行政區(qū)1947年1月,劃歸遼北省管轄 1949年5月,劃歸內蒙古自治區(qū)管轄,隸屬興安盟1954年5月,改隸呼倫貝爾盟1960年1月,撤銷突泉縣,并入科爾沁右翼中旗1962年10月,恢復突泉縣1969年7月,劃歸吉林省管轄,隸屬白城地區(qū)1979年7月,劃歸內蒙古自治區(qū)管轄,隸屬呼倫貝爾盟1980年10月,改隸興安盟 w2000年,突泉縣轄6個鎮(zhèn)、8個鄉(xiāng)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全縣總人口292852人,其中各鄉(xiāng)鎮(zhèn)人口(人): 突泉鎮(zhèn) 52839 六戶鎮(zhèn) 20964 東杜爾基鎮(zhèn) 23768 永安鎮(zhèn) 15900 水泉鎮(zhèn) 20439 寶石鎮(zhèn) 23534 溪柳鄉(xiāng) 15520 太東鄉(xiāng) 20690 學田鄉(xiāng) 19323 巨力鄉(xiāng) 12025 哈拉沁鄉(xiāng) 10000 九龍鄉(xiāng) 14992 太平鄉(xiāng) 22773 太和鄉(xiāng) 17117 牡爾基農場虛擬鄉(xiāng) 2968。
地形地貌】突泉縣位于松遼分水嶺以北,處于大興安嶺山地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山川交錯, 大興安嶺山脈中段盤踞西北部,山地面積占總面積33.1%主要山峰:1000米以上山峰20座,最高峰老頭山主要溝川:北部群山間較大的溝川有10余個,溝內谷地寬闊,土質肥沃,水草豐盛,是縣重要農牧業(yè)區(qū)最大的溝川為寶石溝,東南起雙城水庫,西北至寶石鄉(xiāng)張家街,全長18公里,平均寬4公里,溝內平川地面崛起巨石3處,高數(shù)十米,人稱"寶石",這里是全縣著名的產糧區(qū)根據地貌類型可劃分為: 西北低山區(qū):本區(qū)大興安嶺由北穿過境內最高峰老頭山海拔1392米,本區(qū)一般海拔高度在830~1392米之間,在低山的洪積或沖積扇的中部堆積成的低山區(qū)內的高平地,海拔高度均在652~753米之間低山面積235.05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32%,主要分布在寶石、學田和巨力北部,在沿河兩岸分布有寬闊的山間谷地中部低山石質丘陵區(qū):海拔高度在597~667米之間,是大興安嶺山地向丘陵過渡地帶,分布有暗棕壤、黑鈣土、草甸土、栗鈣土等主要分布在六戶鎮(zhèn)蛟流河以南,永安、哈拉沁、太和、太東和巨力鄉(xiāng)南部面積282.9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39%,是本縣主要產糧區(qū)。
南部丘陵區(qū),海拔在185.5~420米之問,面積215.47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29%,東南部牛海泡子岸邊海拔185.5米,土壤類型主要有栗鈣土和草甸土.草場資源比較豐富,適于發(fā)展畜牧業(yè),主要分布在太平、水泉、廣柳、突泉鎮(zhèn)和九龍鄉(xiāng)東南部氣候資源】突泉縣處于北溫帶,氣候因子差異很大全縣氣候特征是四季分明,屬大陸季風氣候型氣候條件復雜,光照資源豐富,雨熱同季,但雨熱時空分布不勻,災害性天氣頻繁,能夠滿足喜溫作物生長的需要 突泉縣南北地勢海拔高度之差超過1000米,氣象因子有明顯差異由南向北降水逐漸增多,由北向南氣溫相對增高氣溫:(據近25年氣象觀察資料,下同)南部5.0℃,1月份平均氣溫-14.5℃,7月份平均氣溫22.5℃;中部年平均氣溫3.1℃,1月份平均氣溫-17.2℃,7月份平均氣溫21.8℃,西北部年平均氣溫2.7℃,1月份平均氣溫-17.3℃7月份平均氣溫21.2℃極端最低氣溫-31.4℃(1976年12月31日);極端最高氣溫40.4℃(1969年6月22日)生長期:日照年平均2 905.7小時,無霜期南部135天,中部127天,西北部116天降水量:平均年降水量南部388毫米,中部400毫米,西北部467毫米。
極端降水量為587.1毫米(1969年) 【水資源】受降水量和蒸發(fā)量的影響 , 除蛟流河、大額木特河、小額木特河外,其余河流流量不大,逢干旱年份常干涸斷流境內外河流屬嫩江水系蚊流河源于寶石鄉(xiāng)蛤螞部溝北部山區(qū)與老頭山區(qū),匯集于雙城水庫,全長141.2公里,境內流程114公里,年徑流總量6307萬立方米大額木特河源于太和鄉(xiāng)西北駱駝砬子,全長70.7公里,境內流程44公里,年徑流總量1577萬立方米小額木特河源于太和鄉(xiāng)和勝村固家屯,全長64.5公里,境內流程48公里,年徑流總量946萬立方米全縣河流總長302公里,河網密度0.06公里/平方公里年徑流總量11 353萬立方米大小湖泊(俗稱泡子)21處,較大的有3處牛海:位于大平鄉(xiāng)政府東南35公里處,水面4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米蘇金布勒格:位于太平鄉(xiāng)東南20公里處,水面1.9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米小泡子:位于水泉鄉(xiāng)小泡子村南部,水面0.04平方公里,水最深處6米 全縣水資源量為2.19億米3,其中地表水占66.66%,地下水占33.34%,水資源不僅數(shù)量少,而且地區(qū)分布上很不均衡蛟流河流域的水資源占全縣的59.5%,沿河平川地區(qū)地表水與地下水均較豐富,南部丘陵區(qū)地表水較為缺乏。
由于降水在時空上分布不均,地表水年季變化大,給開發(fā)利用帶來很大困難只有通過調節(jié)蓄水工程,結合植樹造林生物措施,才可作到閘閉水忙用,調節(jié)水資源季節(jié)不平衡大田以抗旱為主,夏季水多應適當發(fā)展小麥水稻水資源還有可開采利用的潛力當前可利用水量為1.9億米3,巳被利用的水量為0.9億米3,尚有1.41億米3水有待開發(fā) 【土壤資源】主要土壤類型有暗棕壤、黑鈣土、草甸土、黑土林木較多,植被茂盛 全縣土壤分6類10個亞類,12個土屬,45個土種6個土類是:暗棕壤、栗鈣土、黑鈣土、黑土、草甸土、沼澤土生物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常見的獸類30余種,鳥類30余種,鳥類有貓頭鷹、啄木鳥、野雞、沙雞等,獸類有鹿、狗、狐貍、山兔、狼、貍子等由于大量捕殺,目前野生動物數(shù)量已經很少,必須嚴格執(zhí)法,加強保護已發(fā)現(xiàn)野生植物310種,已采集204種,其中可食性牧草41科125種,有毒草6科6種,藥用植物31種農牧業(yè)資源】土地資源 耕地面積145234公頃現(xiàn)有草原13.08萬公頃,其中可利用草原12.37萬公頃,林業(yè)用地31920公頃森林資源 由于本縣人口密度大,農村能源長期短缺,亂砍盜伐嚴重,加之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森林覆蓋率由建國前的4%至1981年僅增加到5.l%,森林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山區(qū),樹種以柞、楊為主,中南部以楊柞、榆、山杏等為主。
草場資源 以草群質量分大部在3~4等之間,以產量分5~8級占88.4%,草種300余種,已采集的204種,其中可食性牧草41科,125種,毒草6科6種藥用植物39科61種草場類型為北部山地草甸化草原;中部低山丘陵草原;南部高平草甸草原3類指 標200220032004200520062007行政區(qū)域土地面積(平方公里)48004800人口就業(yè)年末總人口(人)303126305593#男性(人)155911157158#鄉(xiāng)村人口(人)239734245155年末總戶數(shù)(戶)8257184564 #鄉(xiāng)村戶數(shù)(戶)5960660237出生人口(人)22543251死亡人口(人)11171309全社會就業(yè)人員(人)139121142769 第一產業(yè)(人)112561110607 第二產業(yè)(人)742211445 第三產業(yè)(人)1913820717在崗職工人數(shù)(人)1356712943鄉(xiāng)村勞動力(人)119515125194 #農林牧漁業(yè)(人)110265107907國民經濟綜合指標生產總值(萬元)102642122587 第一產業(yè)(萬元)5301061423第二產業(yè)(萬元)2788436995 工業(yè)(萬元)2104427112 第三產業(yè)(萬元)2174824169人均生產總值(元)3398403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萬元)2909330479按登記注冊類型分#國有(萬元)2144222061集體(萬元)194有限責任公司(萬元)股份有限公司(萬元)930私營企業(yè)(萬元)1250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yè)(萬元)按管理渠道分 #基本建設(萬元)995013251 更新改造(萬元)10580690 房地產開發(fā)(萬元)18509500地方財政收入(萬元)37854998地方財政支出(萬元)2000522109城鄉(xiāng)居民儲蓄存款余額(萬元)3735645244在崗職工工資總額(萬元)96419726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元)66717514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元)16412016指 標200220032004200520062007農村牧區(qū)經濟耕地面積(公頃)117110110440農作物總播種面積(公頃)124476117158#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公頃)108633102727有效灌溉面積(公頃)365404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