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教師培訓方案
4頁小學教師培訓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xx“三個面向”教育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為指針,結合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立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著眼于提高教師綜合素質與專業(yè)水平,服務于課程改革,培養(yǎng)終身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新型教師隊伍,著力構建學習型的教師組織 (二)、總體目標: (1)、提高思想政治素質、職業(yè)道德水準,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業(yè)愛生的師德標兵,杜絕違規(guī)教育行為 (2)、以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為切入點,促進全體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加快知識更新與拓展 (3)、加強教研活動的開展,提高教育教學科研能力,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我發(fā)展能力 (4)、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的機制,實施“青藍工程”,加強青年教師培訓,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成為“青年骨干教師” (5)、以教育科研改造課堂教學,引導教師向學術型、科研型的轉變 (三)、具體目標任務及措施: (一)教師全員培訓: 目標:通過培訓,提高全體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職業(yè)道德水準,依法辦學,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業(yè)愛生的師德標兵,杜絕違規(guī)的教育行為。
促進全體教師教育理論、教育方法、教學手段的轉變 內容:政治思想與師德教育 方式:講座、研討會等,并與自學相結合,側重于實踐活動(力求結合學校實際,為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服務) 時間安排:每周周前會議政治學習10分鐘 職能部門:校長室、大隊部 (二)新課程標準培訓: 目標:進一步領會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改革目標以及新課程標準所體現(xiàn)的理念,幫助教師了解各學科課程改革的突破點以及對教學的建議,使教師能以此為依據(jù),在對教材進行充分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上,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制定相應的教學及評價策略 內容:各學科新課程標準及新課程標準解讀,省、市級新課程培訓學習材料等 活動形式:以學科組為單位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 時間:每周業(yè)務學習、各教研組活動時間 (三)教師信息化培訓: 目標:要求教師實現(xiàn)“四會”:會文字處理,會制作簡單的課件,會上網(wǎng)查閱、下載資料,會收、發(fā)電子郵件同時教師能在課堂教學中會運用信息技術和網(wǎng)絡資源 方式:(1)、定期開展教師電腦知識及實際操作的培訓。
(2)、采取定期練習及考核的辦法相結合 (四)教師讀書活動: 目標:要求40周歲以內的教師每月讀兩本書;40周歲以上的教師每月讀一本書 內容:優(yōu)秀學科書籍 方式:教師自學與集體組織相結合,并組織讀書沙龍、讀書征文、“書走動”起來等活動調動教師讀書的積極性 (五)教研與科研活動: 目標:通過教科研活動的開展,全體教師中的學科帶頭人、教育教學能手要占教師總數(shù)的10﹪—15﹪,骨干教師要占教師總數(shù)的60﹪,中青年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達到50﹪,中青年教師要熟練掌握并運用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輔助教學 內容:(1)、每學期集中組織教師集體學習各科《課程標準》、《教學常規(guī)》及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的文章等(不少于15次) (2)、繼續(xù)加強校內、外教研活動,堅持教師要走出去、請教師走進來的教學活動 (3)、開展“人人上一堂好課”的活動,組織一次全校性的教學評優(yōu)活動 (4)、每學期組織一次教學開放日和教學輪崗活動每次活動時家長、教師參與聽課、評課,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