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心病病歷模板.doc
4頁住院病歷(1)科別:內 病區(qū); 床號: 院號:姓名: 性別: 年齡: 籍貫: 職業(yè): 婚姻: 民族:漢族 入院日期: 2014-03-14家庭住址: 病史采集日期:2014-03-14聯系人: 與患者關系: 病史訴述者:聯系人電話:- 聯系人地址:同上 可靠程度:可靠 主訴: 間斷心前區(qū)疼痛3天 現病史: 3小時前患者于活動時,出現心前區(qū)疼痛,呈壓榨性疼痛,持續(xù)5分鐘,無放射,無大汗淋漓,含服速效救心丸后有所好轉,后有間斷發(fā)作,伴心慌,于休息后或含服藥物后癥狀有所減輕,活動后加重,無惡心及嘔吐,無大汗淋漓,無發(fā)熱及盜汗,無暈厥,無咳嗽及咳痰,無視物旋轉,為求診治遂來我院,門診以“冠心病 ”收住入院,發(fā)病以來 ,神志清,精神差,飲食睡眠差,大小便可,體重無明顯減輕 既往史: 有冠心病史10年余,雙側關節(jié)炎病史8年,結腸炎病史5年,無糖尿病,否認肝炎、結核等傳染病史。
無手術外傷史,無藥物食物過敏史,無輸血及獻血史,預防接種隨當地進行,于系統回顧未見異常 個人史:生于原籍,無外地長期居住史,無疫水疫源地接觸史,無放射性物質長期接觸史,無煙酒等不良嗜好 婚育史:適齡婚配,愛人已故,夫妻關系和睦, 無近親結婚史,育2兒3女,均體健 家族史:父母已故(死因不詳),1哥2弟均體健,否認家族中有遺傳及傳染病史 中醫(yī)望聞切診:雙目有神,顏面暗紅,言語流利,聽力下降,無龜背雞胸,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緩體格檢查T:36.5℃ P:80次/分 R:18次/分 BP:120/80mmHg發(fā)育正常,營養(yǎng)中等,扶入病房,自主體位,查體合作神清,精神差,全身皮膚黏膜色無黃染皮疹及出血點,全身淺表淋巴結無腫大頭顱無畸形,雙眼瞼無浮腫,鞏膜無黃染,兩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約3mm 對光反射靈敏,眼震(-),眼球無突出,雙眼球運動自如耳鼻無畸形,無異常分泌物口唇無紫紺,咽無充血,扁桃體無腫大頸軟,無抵抗壓痛,無頸靜脈怒張,肝頸靜脈回流征(-),氣管居中,甲狀腺無腫大胸廓對稱無畸形,兩側呼吸運動度一致,觸診語顫對稱,無胸膜摩擦感,叩診兩肺均呈清音,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性啰音。
心前區(qū)無隆起,未觸及震顫,無抬舉性搏動,心濁音界無擴大,心率80次/分,律齊,A2>P2,心尖部可聞及sm3/6級吹風樣雜音 腹平坦,腹軟,無壓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觸及,左下腹部稍壓痛腹部無移動性濁音,兩季肋部及腎區(qū)無叩擊痛腸鳴音4次/分,肛門外生殖器未查脊柱無畸形,生理彎曲存在,無壓痛及叩擊痛四肢無畸形,關節(jié)活動疼痛,雙下肢無水腫神經系統檢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輔助檢查心電圖(2014-03-14):1、竇性心律 2、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 3、心肌損傷入院診斷 中醫(yī)診斷:胸痹 氣陰兩虛癥 西醫(yī)診斷:冠心病2014-03-14-10:00 首次病程記錄 患者人,喪偶,務農,漢族,以“間斷心前區(qū)疼痛3天“為主訴,于今日10:00扶入病房一、病例分析1.患者老年男性 病程3天2.主要臨床變現 間斷心前區(qū)疼痛3小時3.既往史 有冠心病史10年余,雙側關節(jié)炎病史8年,結腸炎病史5年,無糖尿病,否認肝炎、結核等傳染病史。
無手術外傷史,無藥物食物過敏史,無輸血及獻血史,預防接種隨當地進行,于系統回顧未見異常4.查體:T:36.5℃ P:80次/分 R:18次/分 BP:120/80mmHg發(fā)育正常,營養(yǎng)中等,扶入病房,自主體位,查體合作神清,精神差,全身皮膚黏膜色無黃染皮疹及出血點,全身淺表淋巴結無腫大頭顱無畸形,雙眼瞼無浮腫,鞏膜無黃染,兩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約3mm 對光反射靈敏,眼震(-),眼球無突出,雙眼球運動自如耳鼻無畸形,無異常分泌物口唇無紫紺,咽無充血,扁桃體無腫大頸軟,無抵抗壓痛,無頸靜脈怒張,肝頸靜脈回流征(-),氣管居中,甲狀腺無腫大胸廓對稱無畸形,兩側呼吸運動度一致,觸診語顫對稱,無胸膜摩擦感,叩診兩肺均呈清音,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性啰音心前區(qū)無隆起,未觸及震顫,無抬舉性搏動,心濁音界無擴大,心率80次/分,律齊,A2>P2,心尖部可聞及sm3/6級吹風樣雜音腹平坦,腹軟,無壓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觸及,左下腹部稍壓痛腹部無移動性濁音,兩季肋部及腎區(qū)無叩擊痛腸鳴音4次/分,肛門外生殖器未查脊柱無畸形,生理彎曲存在,無壓痛及叩擊痛四肢無畸形,關節(jié)活動疼痛,雙下肢無水腫。
神經系統檢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5.輔助檢查 心電圖:1.竇性心律 2.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 3、心肌損傷二、初步診斷及診斷依據 中醫(yī)診斷:胸痹 氣陰兩虛癥西醫(yī)診斷:冠心病中醫(yī)辨病辯證依據:患者病程日久,心氣不足,陰血虧虛,血行瘀滯,不能濡養(yǎng),推動心脈,而病發(fā)氣陰兩虛之胸痹西醫(yī)診斷依據: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史4年,患者以“間斷心前區(qū)疼痛3天”為主訴入院,查心電圖:1.竇性心律 2.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滯 3.心肌損傷三、鑒別診斷中醫(yī)鑒別診斷:中醫(yī)本病與胃脘痛相鑒別,胃脘痛與飲食有關,以脹痛為主,持續(xù)時間長,常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而本病病人為心前區(qū)沉悶且向左肩放射,持續(xù)時間短,且無胃部癥狀,故可相鑒別西醫(yī)鑒別診斷:本病與輔助檢查相結合可以確診,四、病例分析 B型五、診療計劃 1.給予完善相關檢查 2.給予強心、利尿、擴張血管藥物應用 3.給予心電監(jiān)護等營養(yǎng)對癥治療 4.中醫(yī)治則: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絡黨參15g 黃芪15g 炙甘草10g 肉桂9g 麥冬15g 玉竹12g 五味子12g 丹參12g 當歸15g 用法:日一付,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