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課情景教學法研究
3頁政治課情景教學法研究學生學得愉快的教學理念要求,為了讓農村初中政治課情景教學適應當前的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行為的要求,為了能更好地落實新課程標準,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本課題結合農村初中的實際情況開展了政治課情景教學研究, 通過調查顯示,較多農村學生對學習難以形成愉悅體驗具體的狀況是,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的愉悅體驗卻大幅度下降,而頻繁的考試和高強度的解題訓練造就了較多學生的“失敗者”心態(tài)通過聽課、調研等活動,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重視了教學的預設,但是有些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太恰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因此導致了課堂的生成有效性不高我們認真分析了老師、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存在的一些現(xiàn)實問題,決定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通過創(chuàng)設各種有效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促進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為切入點深入開展課題研究 本課題從我們教師的實際教學活動出發(fā), 結合學校教研組的一些活動,從老師的實際教學案例入手闡述了對情景教學的一 些看法,也借此次研究推動學校新課程的深入實施,加強我們教師的學習,加快教師素質的提升,建立一支能想、能干的創(chuàng)新型教師隊伍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趣味盎然,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課堂教學科學化、有效化,促進師生可持續(xù)性的共同發(fā)展。
1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水平和研究趨勢 情景學習理論出現(xiàn)于20世紀80年代以后最早在國外興起,是英語教學的一種方法80年代后期我國著名特級教師、小學語文教學專家李吉林老師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基礎上,借鑒了當代西方的情境學習理論,給合自己的教育實踐,探索出了以“美”為境界,以“思”為核心,以“情”為紐帶,以“兒童活動”為途徑的情境教學模式,后來以此為基礎,全面拓展,形成情境教育理論 近年來,將情境教學理論移植到思想品德課堂的探索也在逐漸增多,但大多還停留在比較膚淺的層面,少有像其他學科那么系統(tǒng)的理論建構,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值得深思的地方比如對情境教學在新課改背境下的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重要意義缺乏必要的了解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還停留在表層上,未能結合思想品德課的學科特點進行情境教學因此,本課題將從在思想品德課中進行情境教學的意義及當前思想品德課中情境教學現(xiàn)狀中存在的問題及在思想品德課中進行情境教學的方法和途徑幾個方面作出探討 一、 課題研究目標及主要內容: 研究目標 1、探討思想品德課教學情境實施的方法與途徑改進教師課堂教學行為,提高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法的能力,提高教師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反思能力。
2、通過情境教學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主動、高效地獲取知識,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實踐精神,提高學生后續(xù)學習的能力、態(tài)度和情感,從而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主要內容 1、創(chuàng)設有效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即把學生帶入社會,帶入大自然,從生活中選取某一典型場境,作為學生觀察的客體,并以教師語言的描繪,鮮明地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使學生獲得生動真切的感性認識,加深對學習對象的印象,把知識和實際事物情境聯(lián)系起來,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深刻的知識體系這種情境不但增強教學的真實性和知識性,也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2、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以不斷地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方式來獲取新知識的思維過程解決問題首先要提出問題,因此,教師無論是在教學的整個過程,還是在教學過程中的某些微觀環(huán)節(jié),都應該十分重視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所以問題情境,是指一種具有一定困難,需要學生通過努力克服(或尋找達到目標的途徑),且力所能及的學習情境(學習任務)任何學習的愿望,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發(fā)生地,只有具有這種問題性的情境,才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對學習具有強烈的激發(f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問題情境,巧設懸念,給學生留下一點問題,創(chuàng)設出一種信息差,就能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參與需要與愿望,以飽滿的學習情緒、積極地態(tài)度主動學習。
3、創(chuàng)設有效表演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場合下產生的,學生道德情感的建立,往往由于年齡的差異,理解能力的強弱有關,這就使學生道德認識形成具有一定的難度要突破這一難關,可以采取讓學生自身表演的方式,表演形式包括小品、相聲、啞劇、角色扮演等通過創(chuàng)設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由學生的自身表演進入情境,從而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學生的道德認識,進而形成激昂的情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時空,使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 4、創(chuàng)設有效多媒體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情境就是利用多媒體把錄音、影片,F(xiàn)LASH歌曲、故事、新聞剪輯片等通過音響和屏幕傳授給學生多媒體技術最大特點就是生動性、形象性和直觀性,而中學生的思維又以形象思維為主,針對學生的特點、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對調動學生非智力因素,營造情境、濃厚課堂氛圍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新奇感、驚訝感、新穎感,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想像力,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帶來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 本課題采用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立足于課堂教學實踐,體現(xiàn)教研活動課題化,課題研究專題化,以課題組成員的實踐與反思為主要方式,通過課堂觀察、先進經驗總結與交流等開展研究。
1、文獻資料法對相關的研究成果文獻進行歸納整理并積極學習,指導課題研究 2、調查分析法通過調查了解學生學習活動現(xiàn)狀及成因,以及我校思品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情況,了解教師教學現(xiàn)狀,為課題研究提供依據(jù); 3、實驗觀察法通過準實驗的方法,實施制定的實驗計劃,在實驗中觀察學生學習活動變化,總結規(guī)律,構建對策體系 4、個案研究法圍繞典型活動及學生開展系統(tǒng)的教學活動,對其個體開展縱深的研究,以尋求有效利用情境教學法開展思品課教學的策略 5、行動研究法有計劃、有步驟地邊研究邊行動,以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6、經驗總結法重視資料積累,對研究活動中取得的經驗、體會及時進行總結歸納,形成研究的規(guī)律及方法 四、預期的成果 1、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案例、教育敘事和相關論文;課題研究報告; 2、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成績明顯提高;教師教學觀念得到轉變,教學科研水平得到提高,撰寫反思、案例分析、教育教學敘事及相關論文能力得到增強等; 五、課題實施的過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11 3月——7月) 調查師生情況,查找有關資料,對課題進行規(guī)劃設計,確定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研究方法手段,制訂方案和計劃。
第二階段:研究階段(2011年9月——2012年3月) ①召開研究組成員會議,統(tǒng)一思想,明確研究目標和內容 ②在個人備課基礎上開展集體研討活動,定期進行研究課活動 ③各研究成員定期上公開課,請校領導及同學科教師聽、評課,對課題實施全面研究、修改、完善積累經驗資料,積極撰寫研究反思或案例分析,進行階段性總結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2年3月——2013 年3月) ①系統(tǒng)分析研究過程,整理資料,總結研究成果,撰寫課題研究總結及有關論文 ②邀請上級領導和專家學者對實驗成果進行鑒定 ③各研究成員定期上公開課,請校領導及同學科教師聽、評課,對課題實施全面研究、修改、完善積累經驗資料,積極撰寫研究反思或案例分析,進行階段性總結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2年3月——2013 年3月) ①系統(tǒng)分析研究過程,整理資料,總結研究成果,撰寫課題研究總結及有關論文 ②邀請上級領導和專家學者對實驗成果進行鑒定 。